位置: 首页 > 就业服务 > 就业新闻 >> 正文

不大幅提高职工工资跨不过“陷阱”

作者:   来源:   关注:   时间:2014-06-19 10:35:43

广东、浙江、江苏以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的人均GDP也超过或者逼近一万美元大关,正进入了国际上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阶段”。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却只有四成左右。

这些省份折射出了全国的情况。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占人均GDP的40.6%。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与百姓收入不同步的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后劲的大问题。

从世界各国看,都在应用经济增长理论工具去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作用。对各种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探秘和把握,从而寻找到“为什么一些国家繁荣”的秘诀,而“另一些国家却停滞和衰退”的原因;寻找到一些国家为什么能够轻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上高度发达经济体的通途,而另一些国家却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中国正处在后者的关键时期。寻找出迈出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发达经济体、实现中国梦的秘诀,可以说是中国目前第一位的艰巨任务。

我们有必要简明分析一下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或者说要素,它们分别是: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土地、矿藏、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一般规律是,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以前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依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优势、资本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说到底还是资本资金、资源能源、劳动力资源的大投入模式。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长期均衡已经表明:假如经济增长仅仅是靠资本积累和资金投入,而没有技术变革,那么,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还是会停滞的。经济增长的源泉,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劳动、资本的增长和技术革新。事实上,欧洲、北美和日本的生产潜力增长的巨大源泉是那些永无止境的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涓涓细流。 发达国家之所以繁荣不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秘诀之一是技术革新和创新。

从整个中国经济来看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正在遭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红利正在消失;自然资源已经出现匮乏和枯竭状况,不但优势荡然无存,而且成为未来中国的短板和制约因素。资本投资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大量的投入没有需求支撑,只能造成产能过剩的极大浪费。发达经济体成功经验告诉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依靠技术革新和进步。

发达国家之所以繁荣不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更加隐蔽的秘诀是什么呢?经济学家观察总结了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七大趋势:1、资本存量增加的速度远比人口和就业量的增长速度快,并导致资本深化。2、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实际工资水平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3、19世纪工资与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当稳定。4、实际利率和利润率有较大波动,特别是在商业周期中。但在20世纪它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5、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产出比例应稳步上升。但自1900年以来这一比率实际是下降的。6、20世纪绝对部分时间里,国民储蓄占GDP的比率和投资占GDP的比率一直是稳定的。但是,自1980以后,美国的国民储蓄率急剧的下降了。7、不考虑商业周期的影响,国民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产出增长大大高于加权平均后的资本、劳动和资源投入的增长,表明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以上七大趋势中的两项备受关注:一是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实际工资水平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二是19世纪工资与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当稳定。实际情况是,从19世纪末期至今,劳动者工资与薪金所得一直稳居国民收入的3/4,即75%左右。国民收入是从GDP中减去折旧和间接税而得到的。国民收入的3/4应归于劳动,只有1/4归于资本,也就是说增加劳动比增加资本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大。劳动所得与其贡献是成正比例的,是相适应的。

国民收入的3/4应归于劳动带来的良性循环效应是,GDP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或叫做“个人消费支出”。例如美国消费长期保持在GDP总额的三分之二,即:接近70%左右。一个路径就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增加劳动比增加资本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大,从而使得国民收入的3/4应归于劳动,这又支撑了消费长期保持在GDP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最终使得经济发展长久不衰。发达国家经济持久繁荣的另一个秘诀是:居民收入、劳动者工资与薪金长期保持在国民收入的75%左右。

中国正处在艰难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各种资源配置必须向技术革新创新倾斜,另一方面就是下决心从宏观政策改革调整上彻底改变目前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所得占比过低的状况。中国应该借鉴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走向长期兴旺繁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迈上高收入发达国家的秘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2008-2011 wzjy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万州就业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复制 技术支持: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社保中心(心连心广场)  联系电话:023-58806598  客服QQ:425439916